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举办博雅•素质大讲堂之“超级工程背后的中国工匠”
——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举办工匠精神大讲堂
新闻网消息(文、图/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 陈雪颖)为了让学生感受“超级工程”中的大国自信与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良好学习生活习惯,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能力,2019年12月31日下午,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在博闻楼311教室举办“博雅•素质大讲堂”活动,组织学生观看中央电视台专题片“超级工程背后的工匠们”。该院100多名2019级学生参加活动。活动由环境与食品工程学院团委书记主持。
讲堂上,该院团委书记陈雪颖组织同学们认真观看了央视财经频道《对话》栏目的专题片《超级工程背后的工匠们》。记录片中,由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林鸣以及参与建设港珠澳大桥的工人们,讲述了该项超级工程背后的工匠故事。建设团队在港珠澳大桥施工过程克服了众多风险和挑战,打破国外对跨海大桥、深海沉管等诸多技术封锁和垄断,坚持自主研发,把一项庞大的工程当成一件艺术品来精雕细琢,对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品质与细节精益求精,展现了当前中国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技术以及当代中国工匠的风采。
观看完记录片之后,陈雪颖让学生们回顾并讨论了专题片中的哪些细节凸显了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工匠精神,思考如何把自己培养成为技能过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匠。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并踊跃回答问题。
来自2019级环境工程技术1班的学生戴建民谈到,在最后一段沉管安装完成的时候,发现接头和管节之间的偏差超出了规定的标准,虽然并不影响隧道的使用,也能保证隧道结构安全并具有良好的密封性,但是建设团队为了使港珠澳大桥工程不留遗憾,还是决定冒着巨大风险把装好的隧道拆开重装,最后终于把隧道重新接好了,并且偏差比原来降低了60倍,这种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使他感到深深敬佩。来自2019级食品检测技术1班的学生朱邦伟表示,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将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融入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整场讲座持续近两小时。通过观看专题片和参与讨论,激励正在求学成长路上的环食学子们砥砺前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技能,逐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毕业后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成为像港珠澳大桥建设者那样的工匠,争做国家栋梁。
活动现场
用户登录